一路走来,去过的地方真是不少,有的已经忘记,有的还在眼前,有的恍如隔世,有的恍如昨日,而对于一个本硕都是学习历史专业的我来说,重走长征路显得尤为意义非凡,尤为值得纪念,尤为需要回味。可惜的是,前半程因为出差没赶上,所以对我来说,是重走了半程长征路。红军的这后半程,从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接受抢夺皎平渡任务开始,到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西吴起镇结束;我们的这后半程,从年4月2日昆明出发开始,4月6日翻夹金山,4月12日到吴起,到4月13日抵延安结束。我们用10天时间走完了红军5个半月的路。
点击回顾:
重走长征路|No12:若尔盖——走出草地见曙光,班佑河畔寄哀思
重走长征路No13:巴西——北上南下起风波,“他们总会要觉悟的”
重走长征路No14:腊子口——绝壁巉岩挡不住,神兵飞下万重山
(十五)4月11日:哈达铺——红军往何处去?这里发现了报纸
离开腊子口战役旧址,沿着山路前行约60公里,我们抵达了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
哈达铺地处岷山东麓丘陵川坝之中,四面丘陵起伏,山势平缓,中间地形狭长,开阔平坦。距县城36公里,国道线穿镇而过。初听哈达铺以为是藏族聚居区,到来才知道这里并没有藏族,也没有卖哈达的铺子,是个汉族、回族混居的小镇。
哈达铺原名哈塔川,自古是甘川道上的一个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冲。三国时为“阴平古道”,明朝在此设铺,“哈达铺”的名字沿用至今。正是这座小镇,被称之为红军长征的里程碑、转折点、加油站。
镇上没有什么可看的,我们直奔红军长征哈达铺革命遗址。与其他长征路上的革命遗址不同,哈达铺是一个革命遗址群,坐落在由家店铺组成的一条长约多米的街道上,包括了毛泽东、张闻天住过的义和昌药铺、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周恩来住过的小院同善社、二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关帝庙、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贺龙、任弼时住过的张家大院、哈达铺邮政代办所、哈达铺苏维埃政府和苏维埃哈达铺游击队司令部。这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走过的最长、保留当年原貌最完整的一条街。
由于我们计划今天赶往定西,所以只能走马观花,穿过红军街一直向西走,尽头就是哈达铺长征纪念馆。纪念馆门口耸立一座牌坊,上书“红军门”三个大字。
纪念馆内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广场,北面是戏台,广场边上有巨型石雕。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碑伫立在广场一侧,上树红一、二、四方面军三面红旗,下书三个毛体白字:到陕北去!
照例进馆看红军长征纪念展,陈设比较新,内容也比较丰富。边走边看边重温,红军在哈达铺停留了7天:
年9月21日,突破天险腊子口的红军主力全部到达哈达铺。由于长途急行军,干部和战士几乎都是骨瘦如柴。为了迅速恢复战士们的体力,红军来了个别致的命令:“全军上下,上到司令员、下到炊事员、挑夫,发大洋一块,以用来改善生活。”红军总政治部还特别提出口号:“大家要吃得好!”
这一块大洋可真不算少,哈达铺地处甘肃边缘地带,交通很不便利,物产运不到内陆地区,东西十分便宜,羊、鸡、鸭价格非常低廉。对于在雪山草地好几个月没有吃到盐和大米、白面的红军战士,就像过年一样。经过休整的红军,热情高涨,斗志更加昂扬。
然而,哈达铺对于长征的意义并不在此,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红军终于知道了要往哪里去。在攻克腊子口之后,毛泽东等人一直在为此事犯愁。就在这时,有人报告说:聂荣臻政委派骑兵通信员送报纸来了。
原来,9月18日梁兴初、曹德连率侦察连占领哈达铺后,发现一张《晋阳日报》上载:“陕北刘志丹‘匪’部已占领六座县城,拥有正规军五万余人,游击队、赤卫军和少先队二十余万入,窥视晋西北,随时有东渡黄河的危险性。”从中可以看出,刘志丹的部队不少,根据地也不小,而且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个消息太及时、太重要了!
梁兴初、曹德连马上派人将报纸送到尚在前往哈达铺途中的军团首长手中。聂荣臻看后十分重视,立即指示通信员十万火急将报纸送给中央常委参阅。报纸送到了,毛泽东看完后不禁喜笑颜开:“好了!好了!我们快到陕北根据地了!”
巧的是,中央红军主力进入哈达铺之后,机关的采买人员在大街上采购东西时,拣到了几张7、8月份的《大公报》,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依照这几张报纸的说法,整个陕北的形势可以同年的江西中央苏区相媲美!红25军已在徐海东率领下从蓝田突围,北出终南山口,威逼西安,估计已与陕北之红26军取得了联系。此外,甘南的东部,尤其在毗邻陕西、宁夏边区的庆阳一带,也有红军游击队在活动。
看到这些消息,大家兴奋不已,过去只知有一个陕北根据地,却不知后来发展得如何?特别是蒋介石对各根据地发动围剿后怎么样?由于长途跋涉,加上敌人严密封锁消息,真实情况一无所知。现在突然获知他们竟在咫尺之间,怎么能不兴奋?哈达铺获得的重要情报,为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的目标定在陕北根据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随后,中央召开了红一、红三军团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通报了9月12日中央政治局俄界会议的决定,宣布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主力正式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27日,红军到达通渭县的榜罗镇。第二天,党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庄严决定:放弃俄界会议确定的行动方针,率领陕甘支队迅速北上,同西北红军和红25军会合,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把党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
这对于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山万水的红军来说,就像天边的一颗明星,带来了希望,成为红军前进的伟大动力。
当红军到达吴起镇之后,毛泽东还谈起这次会议。他说:
“俄界会议与张国焘决裂,那时的口号是打到陕北去,以游击战争与苏联发生联系。榜罗镇会议,改变了俄界会议的决定。因为那时得到了新的材料,陕北有这样大的苏区与红军,所以改变决定,在陕北保卫与扩大苏区。在俄界会议想在会合后,带到接近苏联的地区去,那时,保卫与扩大陕北苏区的观念是没有的,现在我们应批准榜罗镇会议的决定,以陕北苏区来领导全国革命。”
这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话不多说,还要赶路。看完哈达铺纪念馆后,我们立即出发,向多公里开外的定西驶去,今晚要去那里吃烤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