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因名不见经传几乎少有人知。但吸引游者如潮涌入的,是境内的一座大喇嘛寺。
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寺院,该寺被誉为“世界藏学府”。
据寺里僧人介绍,清朝好多皇帝的国师,包括当时达赖和班禅的老师,当今高级佛学院里的院长、教授,整个藏区、蒙区及北京雍和宫等寺院里的方丈、住持、大法师,等等,都是从这个寺院毕业出去的。迄今为止,其校友中有转世活佛位!
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拉卜楞寺!
世上最长的转经步道
微雨迷蒙的清晨,从县城酒店出门,步行仅十五分钟,过桥即进入圣城。隔着一条夏河,就跨过了僧俗两界。路上到处都是着红色僧袍的僧侣,衬着土色的泥墙建筑,对来自内地的汉人来说,一股强烈的异域感扑面而来。
因为不到售票时间,遂随着人流开始转经、绕寺。拉卜楞寺的一大特色是拥有世上最长的转经筒长廊与绕寺步道。据说周长有3公里(因路线不同数据会有出入),由多个大大小小的转经筒组成。大的转经筒有一人多高,需2、3个人合围才能抱住,小的周长则只有1米左右。有的转经筒有单独的房间和大门二门,门口两侧也都各有转经筒护卫。
这些转经筒修建年代不一,装饰图案和样式不同,应该是不同的供养人出资兴建。有的只需轻轻拨动即可飞转如轮,有的则需奋力推动或拉动。
在藏文化中,转经是一项重要的佛事活动。因为历史、经济和文化的原因,藏地人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藏民不识字无法诵读经书。所以先祖大德为了善巧方便,定下律例,凡转经一圈视为读经一遍。类似功德还有绕塔、绕寺、绕佛像、绕大殿,甚至我们看到的经幡招展也都视为读经!
因为这些转经筒是围绕着寺院外围兴建,所以转经的同时也可以绕寺,全程走完一圈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虔诚地转经绕寺的都是来自藏区各地风尘仆仆的信众,而不经意混入的旅游者大多坚持到某个路口就果断消失了。他们对转经活动浅尝辄止,更愿意对寺院内的种种神秘现象一探究竟。
寺主前五世肉身藏在哪
作为国内佛法教学的巅峰,拉卜楞寺共有六大佛学院,是传统藏传僧学保存最完善的机构,拥有最完整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以佛法讲修的精严及僧人戒律的清净闻名海内外。
其中,闻思学院所在的大雄宝殿,森严肃穆,崇高神圣。正门前有单独的院落,将庄严的广场围绕起来。非请莫入,所有参访者需经侧门验票而入。
殿内光线暗淡,弥漫着浓重的酥油烟气。殿内供奉的各路佛菩萨塑像,因没人介绍一律都不认识。同一尊佛菩萨,其形象在汉地与藏地完全不同。如我们汉族人喜闻乐见的观音菩萨,在藏地随缘示现为21位度母,其外相颇似印度人。
这个大殿也曾焚毁重修,看到的应该是年复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如森林般密布的粗大的红色方柱,和一排排图案已暗淡不清的拜垫(坐垫)。很难想象日常早晚课和大法会上要坐满一千人,更难想象寺院鼎盛时期四千僧侣在此济济一堂。
循例,佛教寺院一律左进右出呈顺时针方向环行。当拜至大殿前方,有拱门通往神秘的后殿。这就是当今寺主嘉木样前五世的肉身所在地了。尊者嘉木样在每一世的轮回中,都能神奇地被找到并迎请回拉卜楞寺,无论游学在外还是驻跸或住持其他寺院,最后都能成就为佛教大学者,均有大量著述,为弘扬佛法做出大贡献,他们一代代把拉卜楞寺打造成藏地圣城,实在不可思议。
在静穆的气氛中,我们敬畏地趋近、仰视、端详、探究,五个肉身佛坛前均摆有生前画像或照片,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疑问又无从问起。平生第一次仔细瞻仰转世五次的活佛相貌,或黑白或彩色,从清代到民国,试图从中找出形似乃至神似之处,他们都有着深邃智慧的双眸。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脑中只有当世法王嘉木样那英俊睿智的形象,而其前五世的形象居然全不记得。让人对生命的轮回充满了奇妙的感觉。
宿世慧根有助于今生成就
路过医学院时,带我们参观的法师介绍,拉卜楞寺学制一般十四、五年。学僧入寺时选定一个专业,边学边考,一个月要考一次。最后学完并通过考试才有资格考佛学院,进入大学学习。大学毕业了考试合格,才有资格与高僧活佛们一起进入大雄宝殿参加共修,否则一辈在拉卜楞寺也会不许进入大殿。
当日医学院有法会,大门紧闭不开放。但法师介绍,医药学院主修藏医药,学僧除了学习藏医原理外,还从事实践活动,采药、制药、看病。培养出许多杰出的藏医,三种药物已被列入国家药典,还下设藏医研究所。
之后,讲解的法师留下一句“全寺共四、五十所大殿你们随意逛”,就匆匆离去。无意中撞进喜金刚学院,又因虔诚礼佛被法师破例允许进入后殿参观。
喜金刚学院主要研究喜金刚的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兼修诗歌、韵律、梵文、藏文书法、声明、音乐、法舞、彩绘、历算等,貌似都与艺术相关。
经攀谈了解到,该院有学僧名,年龄从六岁到35岁不等,分做三个班,也有类似世俗学院的班主任和辅导员那样的上师管理。原则上学制十五年,但看个人精进程度,可以提前毕业。问及所听闻的最快毕业的记录,答曰有一年就学完全部课程的。
很显然,按照佛教轮回理论,能如此神速学完佛学经典的,如果没有宿世善根与慧根做基础,光靠夜以继日夙兴夜寐的精进苦读,也是无法实现的。每个人的根基不同,成就的次第也会不同,一年速成学业这样的奇迹,既不必羡慕也不必效仿。
不过听讲解法师说,一辈子考试通不过,就一辈子别想进大雄宝殿。但愿这样极端的情况,不会真的有吧。
其实,禁止没毕业学僧进入大雄宝殿,是一种激励性的传统,既然连我们这些内地游客都可以进入一游,出家僧侣偶尔涉足也未必就冒犯祖师大德。我一人闲逛时观察到,有位年长法师带着两个十几岁学僧,叩开后门搬东西进入。而里边应声开门的也是个年纪小小的学僧。
政教合一的非凡地位
与汉传佛教不同,藏传佛教更入世更务实,商业化旗帜更鲜明。寺院原本是开放的大学,无数条道路与外界直接相通,被开发做旅游景区后,所有路口均设人看守,对藏民无需甄别即可任其自由出入,其他人员无论是否佛教徒都需购票,售票处由僧侣亲自坐镇。
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古朴的拉卜楞寺是个规模庞大的寺院群,鼎盛时期僧侣多达余人,有属寺(这是个虚数,其实要远大于此数),遍布西藏、四川、青海、内蒙、宁夏、山西乃至北京。
寺院占地86.6万平方米,四十多所或金碧辉煌或古朴苍桑的大殿,被一千多幢像民居一样的平顶僧舍包围,这些一宅一户的僧舍与世俗家宅一样有房有院还有门牌号,算做寺产,一排排宅院形成街道,漫步其中有如迷宫。
拉卜楞寺历史上是个圣城,始终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即使今日,拉卜楞寺的高僧也都兼任一方政要。
比如现任寺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活佛,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青联副主席,甘肃省政府协副主任,甘肃省人大副主任,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常务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员等职位。
而寺院其他领导人,如德哇仓嘉央图嘉措活佛,历任夏河县政协副主席、副县长、人大副主任,甘南州人大副主任,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
就像杭州的灵隐寺有自己的珍宝馆一样,拉卜楞寺也有自己文物收藏,早就听闻拉卜楞寺的佛像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古籍倦轶浩繁,经书汗牛充栋,还有各代政府给当世活佛的封文印鉴等,大量的国宝价值连城。但在陈列馆我们看到,介绍藏传佛教的法器等常规实物展品居多。
拉卜楞寺的建筑粗犷大方,古朴典雅,充满浓郁的藏式风格。有的殿重修后金碧辉煌,庄严巍峨。但更多的殿古朴陈旧,沧桑颓败,只能从漆面斑驳的原木和繁复的木雕彩绘中,看出当年华丽的影子。
因为缺乏路标导引和人工导览,在毫无提示的情况下,一不小心就走出寺院,但再想返回已无可能,会被路口值守的汉子断然喝止。没有等傍晚五点的辩经开始,我们就离开了。
暮色四合,游人四散。尘归尘,土归土,喧嚣属于夏河的另一侧,县城那边的灯火迷离闪烁。而沉寂,永远属于神秘的圣城。
拉卜楞寺的晚课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