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告诉你呲美莫司乳膏治白癜风效果怎样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4708.html封面新闻记者钟晓璐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属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区,素有“青藏之窗”和“青藏门户”之称,在维护藏区稳定和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近年来,甘南州立足州情实际,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揽,以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深度融合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民族团结、社会治理、基层建设等要素,积极探索创新农牧村发展新模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经过五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甘南藏区农牧村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进入了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新阶段。每年投入30亿元以上支持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在“十三五”期间,甘南州共建设多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其中旅游专业村个。在反复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标准,并大力贯彻落实。在公共财政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连续追加投资,年以来每年投入30亿元以上资金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年甘南州实现整体脱贫,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元,比年的元、元,分别增长61.9%、83.6%,农牧民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也明显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甘南州是四省藏区脱贫攻坚重点片区,也是甘肃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面对打赢打好藏区脱贫攻坚战的艰巨使命,甘南州把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作为精准脱贫的主抓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整合各类资金,推动实施“十大脱贫工程”。年,甘南退出贫困村个,减少贫困人口1.8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年的22.26%下降到0.5%(图3)。合作、碌曲、玛曲、夏河、卓尼、迭部6县市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临潭、舟曲两县整县脱贫摘帽通过验收,甘南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为了有效巩固脱贫成果,保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甘南州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选点布局时,最大限度把贫困村纳入建设范围,共覆盖贫困村个、贫困户2.66万户、贫困人口11.17万人,分别占到全州54.5%、占24.4%、占22.8%,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大大助推了脱贫攻坚进程。例如夏河县文曲村过去是典型的贫困村,几乎没有草场等生产资料,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不仅在较短时间内甩掉贫困帽子,而且快速向全面小康迈进。因地制宜分类建设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甘南州坚持以实现农牧民脱贫增收为核心,以环境整治为抓手,突出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因地制宜,着力打造生态体验型、特色产业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红色旅游型等五大类生态文明小康村,使生态文明小康村成为一个精品景区,使甘南成为一个全域旅游大景区。近五年来,甘南州旅游人次持续攀升,旅游收入明显增加。年全州旅游人次达到万人,旅游收入突破74亿元。甘南州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同精准脱贫、全面小康有机衔接起来,把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作为基本要求,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提升工程”。通过精准聚焦建档立卡的个贫困村和12.8万人,兼顾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紧紧围绕贫困村整体提升和产业扶贫,加大财政投入、金融扶贫、生态扶贫、项目布局、易地搬迁、人才支持、社会帮扶等7个方面的支持,着力解决因病、因残、兜底、饮水、住房、教育、就业、设施、土地等9个方面的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在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基础上,甘南州农牧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民生事业快速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村组活动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德治、法治工作有效开展,营造了稳定和谐、公道清明的乡村社会环境。目前,人口规模人以上的小康村全部新建了幼儿园,学前儿童入园率达到%,富余劳动力持证率达到60%以上,输转率达到90%以上,配套建设了一批乡村舞台、文化广场,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