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甘南州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抢抓机遇和发展期,在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民族特色数字图书馆”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主阵地的作用,在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数字资源产品优化、新媒体网络传播、边疆数字文化服务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大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让群众享受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起着重要作用。当下,我国已经步入了数字化时代,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的题中之义。数字图书馆是在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新的发展形态。甘南州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结合甘南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开展的“民族特色数字图书馆”项目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州、县(市)图书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农牧民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主阵地作用,目前全州58个乡镇(街道)和24个社区实现无线网全覆盖。该项目自年7月初实施以来,通过一年半的推广与实践,已有数字图书十五大类.2万册,实现了文献资料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和人才的统一调配等服务功能。工作人员可以在1秒内为读者办完借阅和归还等手续,让馆藏图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甘南州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秉持向藏文、藏语、藏文化方向倾斜,确保了藏族人民能及时、快速、便捷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避免出现地区、民族间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的现象,让广大藏区同胞的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其在创建过程中的创新性和特色性成效显著。
一是藏文文献数字化加工。藏文文献数字化加工在依托州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基础上,按照电子文献的国家标准开展相关资源建设工作,为打造民族特色品牌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选择格萨尔王相关藏文文献,已完成数据总量为页的数字化工作。
二是地方特色资源库平台(软件)开发。在文献采集中兼顾藏文和汉文印刷文献、电子文献、光盘、杂志、报纸等其他载体,保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加强对各种图书的编目、加工,加紧回溯数据,为编制各种专题书目、索引、文摘数据库和重要文献等特色数据库打下基础。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开展多层次多方式的读者服务工作。完成了甘南州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库平台界面UI设计与确认、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的工作。系统平台功能开发方面,完成了少数民族文献采集管理、权限控制等功能和用户行为分析模块、文献信息、内容阅读模块、文献互动浏览、音视频资源播放、个人虚拟图书馆的全部功能开发。目前已经完成系统测试联调与上线工作。
三是藏语资源网站平台(软件)开发。该网站的建立实现了资源及时上传更新,并通过收集整合编辑各类优秀的藏语资源,建成一个综合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站,为广大藏族群众提供及时有效、优秀实用、种类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
四是元数据图片制作。照片的拍摄侧重“格萨尔王”事迹、甘南州民族特色、饮食文化、旅游景点等方面。目前共拍摄元数据图片张左右,最终从中选取张照片。内容包含“格萨尔王”相关事迹,甘南特色旅游资源、人文景观,特色美食及“格萨尔王”史诗传唱等。
五是汉语视频藏语译制。在观看习惯上纯藏语视频资源更能为藏族群众所接受,也更符合藏族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民族特色数字图书馆建设活动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数字图书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指出,要加强民族语言文字文化产品的供给,加强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民族语言文字译制和在民族地区的传播,鼓励和扶助民族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支持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这不仅体现了国家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坚强决心,也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甘南州“民族特色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文化资源数字化的重要内容,其将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修复和转化,这是提高中华文明展示水平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丰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表现力、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感染力,更有利于提升少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播力。当前,文化服务环境已经被数字化包围,文化服务终端越来越便捷化、个性化。“民族特色数字图书馆”就是要在文化服务终端多样化的背景下不断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的提档升级,不断拓展平台渠道和内容建设,不断创新阅读服务方式,以更便捷高效的服务满足藏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一步,甘南州将紧密结合开展的文化惠民工程、全民阅读活动、乡村舞台建设、文化集市项目,持续打造“书香甘南”品牌,为“提倡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把“民族特色数字图书馆”创建为有影响力、有带动性、有示范意义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文/嘎旦加 房玉梅 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