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安多地区盛开民族团结之花夏河县拉卜楞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治疗费用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安多地区盛开民族团结之花

——夏河县拉卜楞寺民族团结工作纪实

文/毛辉成

拉卜楞寺座落在夏河县城西侧,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始建于公元年,拥有六大学院,48座大小佛殿,多院僧舍,寺院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宏伟壮观,肃穆典雅。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法名全称“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贝琅”,意为“格鲁派讲修兴旺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拉卜楞寺以其丰富深刻、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和推动了这一地区的社会发展,从而使夏河县在历史上成为安多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至今仍然是安多地区的宗教、艺术中心。

在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拉卜楞寺以学科齐全、组织完备、持戒严谨、学者辈出而著称于世,尤其是寺院的藏经楼更是经文荟萃之地,内珍藏有哲学、全集、密宗、医药、声明、历史、传记、工艺、文法修辞、音乐、美术等经卷多卷,寺藏典籍和高僧学者的著作浩瀚如云。不但体现了拉卜楞寺数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更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和文物价值。拉卜楞寺已经成为安多地区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信仰、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我国藏传佛教教育的最高学府和民族文化宝库。

长期以来,拉卜楞寺全体僧侣爱国爱教、遵规守戒、遵纪守法,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和睦共处、多行善举、多做善事,僧众之间、左邻右舍互帮互助,亲如一家,处处展现宗教和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事事彰显爱国爱教、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祥和景象。全体僧侣用实际行动在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携手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蒸蒸日上,共同团结奋斗,人民幸福美满的崭新篇章。民族团结之花就像晶莹透亮的格桑花盛开在安多藏区广袤的土地上,花香飘在千里草原,香满雪域高原,沁入人们的心扉,处处散发着芳香气味。

国家斥资投入各界倾力相助

功能齐全的基础建设为寺院发展夯实了坚实的根基

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文物局及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年9月,国家民委、国家文物局、甘肃省委、省政府、甘南州委、州政府,夏河县委、县政府联合启动了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开工仪式。

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是建寺多年来,首次大规模的整体保护修缮工程。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他有关领导为副组长、县上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寺院方也成立了以文管会主任为组长、其他8位僧人为成员的工程协调督查小组,以此来整体推进完成这项宏大的工程。

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分三大块:文物本体修缮、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3.05亿元。其中,文物本体修缮计划投资1.6亿元,由夏河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具体负责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45亿元,由县住建局负责实施。截止年6月30日,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已累计到位资金万元,累计完成投资万元。

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子项目繁多,涵盖面广泛,是拉卜楞寺自建寺多年以来最大也是最为全面的一次整体保护修缮工程,同时也是建国以来甘肃省内,由政府部门牵头出资实施的最大规模的藏传佛教寺庙保护修缮工程,整个项目预计到年左右全面完工。

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拉卜楞寺文物建筑的病害和安全隐患,解决了传统藏式建筑普遍出现的屋面漏雨、木构件糟朽、墙体裂缝等问题,修复保护了破损的壁画、油饰彩绘等,使拉卜楞寺古老精美的壁画及油饰彩绘重放光彩,而且,也建成了安全防范设施设备体系和规范安全的用电线路,有力地保护了拉卜楞寺的古老建筑群生态及相关文物的安全,使其再延续三百年。另一方面,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将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配套设施,大大提升拉卜楞寺文物保护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更重要的是甘青川安多藏区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在这里得以弘扬和完整传承,僧俗信教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得到加强,僧俗信教群众的心灵得到抚慰,党和国家保护民族文化、落实民族宗教的政策得以充分体现,得到了僧俗群众及国内外游客的好评。

如今,当你走进拉卜楞寺时,你就会看到这样的景象:金碧辉煌的建筑群绽放迷人的光彩;主干道、巷道、院内宽敞而整洁;一排排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僧舍错落有致;水、电、路等各项功能齐全。拉卜楞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宗主寺之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全省20个大景区之一的拉卜楞寺核心景区,拉卜楞寺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和容颜展现在世人面前。

落实优惠政策甘霖滋润心坎

体现党恩的改革成果为僧侣生活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为了改善和保障贫困僧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县委、县政府将拉卜楞寺特困僧人纳入农牧村低保范围。按照《甘肃省社会救助条例》、《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夏河县农牧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对拉卜楞寺院僧人生活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僧人进行民主评议,综合应用农村低保对象“3+1”综合测评办法确定拟保障对象,并对拟纳入的对象实行三榜公示无异议后,由县民政局审批并按季度发放低保金,严格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切实做到程序严格、操作规范、公开公正、对象精准。截至目前,拉卜楞寺共有58户58名僧人享受二类低保,年提标后,每人每月补助元,每人每年享受低保金3元,使拉卜楞寺特困僧人的生活得到保障。

在医疗保险方面,拉卜楞寺99%的僧人参加医保,从根本上解决了该寺僧侣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困难;在养老保险方面,按照政府主导和居民自愿参保的原则,县上组织精干力量对拉卜楞寺僧人进行了养老保险专项宣传,提高了拉卜楞寺僧侣的参保意识,截至目前,部分僧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从根本上保障了僧侣老年基本生活问题;自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以来,按照拉卜楞寺院僧舍实际情况,共安排户,累计发放补助资金.45万元,有效解决了僧人住房条件差的问题。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草原,党和政府就像甘霖滋润着拉卜楞寺僧人的心田。党的民族优惠政策的落实,使拉卜楞寺贫困僧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逐渐提高,可以说在过去的10年里,是拉卜楞寺僧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多的10年。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拉卜楞寺僧人的关爱之情,这是前所未有的举措,使拉卜楞寺僧人都感受到党和政府一点一滴的情和爱。

搭建爱心桥梁谱写爱国情怀

爱国爱教的实际行动为民族团结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拉卜楞的历史,就是一部弘扬爱国爱教、民族团结的历史。爱国爱教,民族团结作为拉卜楞寺优良传统,一直以来是历代嘉木样大师和高僧大德在教义阐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拉卜楞寺管会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宗教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宣讲活动,积极引导拉卜楞寺广大僧人积极投入到民族团结事业中来。在促进全县各民族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型宗教活动举行期间,加洋加措、华尔丹等高僧利用自身威望,结合教义,教育广大信教群众要遵纪守法、明辨是非,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拉卜楞寺寺主活佛嘉木样大师,多次在不同场合教育引导广大僧俗群众要维护民族团结,尤其是在夏河调研期间,每次都会专程前往清真寺看望慰问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并就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做重要讲话,嘉木样大师用精辟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僧众深入阐述了爱国爱教、弘扬佛法和民族大团结的深刻内涵,为广大僧众上了一堂生动且内涵丰富的爱国爱教、民族团结和佛教教义课,感化了每一个人的心灵,解开了思想疑惑,提高了全体僧俗的爱国主义觉悟,牢固树立了爱国爱教的原则,为全体僧俗搞好民族团结工作而筑牢了根基。由于拉卜楞寺较高的学术地位,慕名前来学习的僧人络绎不绝,在对外来僧人的管理和教育方面,拉卜楞寺更是加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正面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僧人的民族团结意识,为安多藏区爱国爱教和民族团结事业树立了典范,有力促进了藏区民族团结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拉卜楞寺结合寺院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僧人的政治学习教育工作,拉卜楞寺在每年初制定学习方案和计划,将全寺六大学院分八个学习小组,在不影响正常佛事活动的前提下每月组织两次学习,实现了僧人学习教育经常化。按照嘉木样大师对学习教育方面的要求,拉卜楞寺专门成立了中心学习组和活佛学习组,要求他们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学习内容上,重点加强对法律法规、形势政策、民族团结方面为主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上,采取邀请专家学者讲解,高僧大德阐释宗教教义,干部解读政策等形式进行。拉卜楞寺派出63名爱国爱教、知法守法的高僧大德,先后在甘、青、川61座藏传佛教寺院进行爱国爱教和民族团结方面的宣传教育,正面教育引导僧人,教育广大信教群众要遵纪守法、明辨是非,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影响极其深远。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安多藏区,植根于安多藏区这块肥沃的土壤中,花香沁入僧俗的心扉。拉卜楞寺宗教界人士和全体僧人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爱国爱教和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

由于拉卜楞寺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汉、藏、回、蒙、土族及保安族等多种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活,因此民族团结是这片土地繁荣发展的根基。一直以来,拉卜楞寺高度重视各民族交融交往,每年都会组织僧人对拉卜楞镇上下敬老院藏、汉、回等各民族老人进行慰问,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发放慰问金、面粉、大米、清油等日常生活用品,使老人们切身感受到宗教界人士给他们带来的温暖。在不同教派场所举行宗教活动时,在拉卜楞寺的带动下,各宗教教派都会互派代表前来祝贺,有力促进了该县各宗教教派和谐相处。如:在年“8.22”暴雨泥石流灾害中,拉卜楞寺遭受了严重的灾害,拉卜楞清真寺寺管会主任马福海带领寺管会成员及伊斯兰界代表,对拉卜楞寺及受灾僧人进行慰问,给拉卜楞寺送来了慰问品和慰问金。拉卜楞寺寺管会常务副主任贡却金巴代表拉卜楞寺寺管会及全体僧人对该县清真寺和伊斯兰界群众的关心和慰问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并献上了哈达,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和拉卜楞寺寺庙办负责人也对清真寺及伊斯兰界人士多年来为全县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方面所做的贡献表示了肯定。这不仅是夏河县各民族团结、和谐相处优良传统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该县多年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向外界展现了全县各族各界在大灾大难面前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

拉卜楞寺积极发挥在信教群众中的广泛影响,把“功德”修行转变成造福现实社会的公德。在“5·12”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及甘肃舟曲“8·8”泥石流灾害等地的救灾活动中,拉卜楞寺全体僧侣急灾区群众之所急,想灾区群众之所想,他们及时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翻看报纸等新闻媒体报道、播出的关于地震及泥石流灾区的信息,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