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钱 http://www.zgbdf.net/m/提起甘肃,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画面一定是金黄色的沙漠或者干燥的内陆戈壁,但甘肃不止有沙漠戈壁,更有清新典雅山水画的“人间仙境”——九色甘南,一个草原风光,藏式风情不逊于西藏的地方,去过的人都说,那是此生都难以忘怀的天堂之旅。
位于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的扎尕那村,四周都被巨型山石围绕起来,整个村庄都深藏在山谷中间,景色奇美,风景秀丽。美籍匈牙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他的著作《生活在卓尼寺院》中这样描述: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到迭部的景色,那么他将会把亚当与夏娃的诞生之地放在这里。《爸爸去哪儿》第五季在扎尕那村取景拍摄以后,迭部吸引来了更多的游客,也带动了甘南旅游的发展。
旅游发展迈入“快车道”
甘南州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浓郁,为甘南发展全域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近年来,甘南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党政一把手牵头抓总、统筹推进,构建了全域旅游综合协调管理的新体制,将文化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甘南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据统计,年全州旅游人数突破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49.6亿元,旅游人数、综合收入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范围,为甘南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和强大动力。
甘南州为实现旅游大发展,邀请国内知名规划单位编制完成了《甘南州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拉卜楞(桑科草原)大景区规划》、《冶力关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成立了冶力关大景区资源整合移交工作领导小组,已完成大景区资源整合资产审核工作,正在对接人员移交等工作。
同时,进一步明确甘南旅游在甘肃省及全国藏区的独特地位,全力打造“生态甘南、旅游甘南、智慧甘南”,着力打造“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大力度”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此外,夏河、碌曲、玛曲、迭部、舟曲、临潭、卓尼七县及合作市“局”改“委”已得到甘南州编办批复,七县一市旅游局改为旅游委,综合性、协调性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对甘南州的旅游发展起到了加速作用。
打造“快旅漫游”新路径
甘南制定了《年大景区项目建设计划表》和《大景区项目建设三年滚动计划表》。注册资金亿元成立了甘南州州文旅交建集团,建立了投融资平台。拉卜楞寺、冶力关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全面启动,通往冶力关等重点景区的5条旅游道路正在实施,总投资5.亿元的冶力关大景区交通建设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实施。
甘南州以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考虑旅游发展的规划要求,将具备旅游条件的主干道打造成旅游景观廊道,实现旅游目的地与交通干线的互联互通,为游客“快旅慢游”创造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充裕的游览时间。拓展夏河机场航线网络,开通、加密主要客源城市的航线航班,鼓励开展航线航班旅游包机业务。争取兰合、西成铁路甘南段开工建设,卓尼至合作、王格尔塘至夏河高速公路全线建设,力争郎木寺至尕秀等高速公路开工,力争实现“县县通高速”,打通出口路、断头路、旅游路、联网路。到年,实现国家4A级及以上景区与依托城镇之间、景区连接高速公路之间二级以上公路贯通,新建或新改造通往大景区道路实现一级以上公路贯通。
同时,按照“一县一节会、一县一赛事”的原则,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甘南州举办了一大批富有甘南特色的民俗风情、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系列节会活动。依托节会活动平台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开展全域旅游营销,打造高原生态游、民俗风情游、红色圣地游、宗教文化游四大主题品牌,树立“九色甘南香巴拉”整体旅游形象,持续释放“大宣传”效。
以“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形象为统揽,以品牌旅游线路为串联,整合沿线“吃、住、行、游、购、娱”全域旅游要素,全力推出以冶力关、大峪沟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旅游线,以拉卜楞寺、郎木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线,以“天下黄河第一弯”为代表的草原湿地旅游线,以腊子口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线,以“最美国道自驾游线路”“最美民族风情自驾游线路”和“洛克之路”为代表的自驾游精品线路,形成了甘南旅游的聚合效应和放大效应。
创新思路继往开来
甘南州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优先,确保旅游资源高品质开发、可持续利用,预期年,全州旅游接待人数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6亿元,分别增长10%、12%。
为此,甘南州印发了《甘南州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全州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确立了实现区域旅游形象更加凸显、旅游接待能力明显提升、旅游业综合贡献显著增强、产业转型发展成效明显的4大目标。
着力打造天下黄河第一弯旅游风情线、洮河民族民俗旅游风情线、大夏河宗教文化旅游风情线、白龙江高山峡谷旅游风情线、国道草原湿地旅游风情线、迭部—舟曲—卓尼—临潭红色圣地旅游风情线,努力将“三河一江”沿岸和国道沿线的景区景点和西尼沟、黑力宁巴等重点村落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人文特点、时代特征的旅游胜地,将视线之内的山梁、草原、耕地、坡面打造成有品位、有内涵、有个性的特色景观带。
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重点从城市、景区向乡村拓展,不断提高旅游厕所观赏性、实用性、舒适性、景观性和便民性,年内新建厕所96座、改扩建79座。积极探索旅游厕所社会化、市场化管理新模式,推动旅游厕所长效化管理。
发挥好旅游综合执法局(旅游执法队)作用,扩大旅游综合监管和“1+3+N”综合执法覆盖面。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排部署,扎实开展旅游市场秩序“鹰眼”计划专项行动和“利箭”行动,严打零负团费、强迫消费、私自收费、欺客宰客、虚假广告、无许可经营购物点等突出违法违规行为,严惩“黑社、黑店、黑车、黑导”等市场乱象,充分发挥“”和“”体系作用,继续落实好旅游消费侵权先行赔付办法,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强化旅游品牌营销,振兴乡村旅游。加强与腾讯、今日头条等综合门户网站合作,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