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南藏族自治州教育系统团结带领全州广大师生和各民族学生家长,携手浇铸民族团结之花,齐心共筑民族团结一家亲,持续增进了各民族师生和家长交流交往交融,推动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夯基础创示范,扎实开展民族团结工作。一是健全机构,狠抓落实。成立了全州教育系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指导全州教育系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教职工齐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增强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效。二是明确目标,措施有力。制定下发了《甘南州教育系统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甘南州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州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提出了创建工作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方法步骤,把进步创建工作与*建工作、团建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二、抓教育强载体,推动宣传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一是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立德树人全过程。充分发挥课程、课堂、教材(民族团结教育读本)育人功效,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进各学科教学,让学生在欣赏与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民族风情、地域风情,增进民族交流,培养各民族学生间的感情。特别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州教育系统担当作为,严格落实“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工作要求,通过“互联网+教育”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二是坚持开展“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教育,强化师生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强爱我中华和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三是不断丰富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深度挖掘、利用文化教育基地、红色基地等,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让学校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阵地,多渠道多方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宣传,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郁氛围。截至年,甘南州有4所学校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有4所学校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有6所学校被评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有8所学校被评为“全州民族团结示范基地”。
三、抓落实重精准,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教育保障硬仗。一是持续巩固提升控辍保学工作成果。面对“三保障”之首的义务教育有保障脱贫目标,全州教育系统致力于让学生留得住、教得好,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有保障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完善“一生一案”,多形式增强校园吸引力,确保了复学少年儿童“进得来、吃得饱、留得住、学得好”。名失辍学生(僧童名)除完成义务教育离校的外,剩余的名劝返学生(转移僧童名)全部巩固在校。除身体原因不具备上学条件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学生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有保障任务全面完成。二是惠民生促公平,教育惠民政策惠及千家万户。落实各学段保障和资助资金5.1亿元,保障和资助资金逐年提高,从学前教育开始的15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切实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没有一个适龄儿童因贫失学。三是聚焦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两类学校”)建设及办学条件改善。总投资3.6亿元,实施校舍建设项目,涉及学校所,其中学前教育所、义务教育所、普通高中13所、中职4所。州县校采取管用措施和办法,圆满完成“六稳、六保”建设任务,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在城乡、区域、校际间的差距。
四、防风险促改革,坚定不移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州教育系统把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高标站位,周密部署,高位推动,精准制定一个总方案和六个子方案,为省上出台相关政策贡献甘南智慧。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铸魂工程、民族团结、法律法规等教育,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学高效配置师资,引进名教师已上岗,通过省上选派名顶岗支教教师置换甘南州名教师参加集训,选派名民族教师参加普通话水平提升培训,选派名教育管理者赴西藏学习经验、助力改革。深化联防联控机制,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网上串联网下滋事,确保改革平稳顺利进行。截止目前,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全部使用统编教材,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其他学科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目前改革正在平稳推进,保持良好态势。
来源
甘南州民族事务委员会
监制
穆永祯审核
魏宏凌编辑
仁钦草
甘南州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