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院治疗 http://m.39.net/pf/a_10008463.html80多年前,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西北先遣军从雪山草地、硝烟战火中一路走来。年8月9日,红四方面军十二师的广大指战员长征到达康乐景古城,9月30日全部撤离景古地区。红军在景古、莲麓地区驻扎的52天里,军队得到休整,改善了部队供应;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宣传抗日主张活动,扩大了队伍,为康乐人民的反抗斗争播下了革命火种。
红军长征遗址缐家楼——距景古城约1公里,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唯一一处现存的红军长征遗迹。
红色政权:区、乡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独立十二师先后于年8月9日、8月24日长征到达康乐县莲麓、景古一带,时任师长吴承荣,政委李华益。司令部驻在地寺坪小学,村上设立了兵站。同年,司令部改设在缐家楼,政治部设在常家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将军衔),后勤人员驻在孙家楼。
年8月24日,当地以王朝佐为首的地方宿老欢迎红军进入景古。8月25日,在红军主持下成立了景古区苏维埃政府,并成立了地寺坪、斜角滩、缐家滩、景古、丁家滩五个乡苏维埃政府。各乡苏维埃政府设有经济、粮秣等委员若干人。
红军到达后,在莲麓拉扎山头挖战壕,长达3华里,至今残迹犹存。景古城的红军修整了国民党政府为堵截红军所筑的6座碉堡,碉堡周围挖掩体、交通壕,以备应战。区、乡苏维埃政府征集粮食和抗日经费,动员青壮年参加抗日义勇军。
康乐县景古区苏维埃政府是当年红军在临夏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留下了珍贵的“红色文化”。
景古地区三处革命地唯有缐家楼保存下来。年以来,州、县按照原貌重建缐家楼。年4月,州委、州政府、临夏军分区授予红军长征途经景古地区遗址缐家楼为“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干部群众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精神的圣地。
红色武装:组建抗日义勇军独立营
年8月,在区、乡苏维埃政府红色政权的协助下,组建起景古、莲麓抗日义勇军独立营两个红色革命抗日武装,并向景古抗日义勇军独立营颁发了营旗。景古独立营营长杨生华,副营长赵国俊,下辖三个连。向营长杨生华颁发了委任状,首长署名是“总指挥徐向前,总政治委员张国焘,一九三六年八月”。景古独立营共有多人,9月24日,由区苏维埃副主席张鸿儒和营长杨生华、副营长赵国俊带领,前往莲麓地寺坪司令部接受了一次检阅,师首长讲话。红军撤离康乐时,莲麓抗日义勇军独立营的多名战士集体参加了红军。
9月28日,景古城红军除留守机关的少数人员外,全部到城外鲁家河打富豪、作宣传。驻宁定(广河)县的马步芳军侦探连40多人,突袭景古城。红军闻讯紧急赶回,敌军猛扑东城,双方展开激战。是役,击毙敌连长和士兵各一名,伤数人。敌人阴谋未逞,遂即溃退。当晚红军全部转移。
9月30日,红军全部撤离康乐地区,与洮州(临潭)的红军一道,渡洮河东去。红军战略性撤退后,敌人对康乐景古、莲麓的群众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在这些地区制造白色恐怖,许多为红军做过事的人被杀害或迫害。
患难与共:军民鱼水情成就景古政权
红军来了,带来了那个时代的民族之光和希望之光。早在先此一年的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就在离康乐不远的哈达铺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一篇有关民族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回民地区工作守则》。接着于年5月出台了“在少数民族中不打土豪”的相关政策。而与之相应,红四方面军也在年8月16日制定了《部队到达岷洮西后之扩红工作注意事项》《部队到达岷洮西后之政治工作注意事项》,8月19日公布了《进入甘南地区后四方面军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等。
红军驻扎景古的52天内,纪律严明,打富济贫,帮助群众生产,处处为贫苦人民办好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群众积极支持帮助红军。当年红军抵达康乐,景谷地区的老百姓为红军筹集粮食46万多斤,抗日经费余元,可见老百姓对于红军的支持。
红色旅游:瞻仰红色遗迹弘扬长征精神
为缅怀红军英烈,康乐县借助申报全国第二批红色纪念馆之际,建成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康乐县景古红色政权纪念馆成立于年6月,展厅面积约平方米。目前有藏品余件,前后被评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武警甘肃省总队红色教育基地”“甘肃省社会主义学院现场教学基地”“甘肃省中华文化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和临夏州“两个共同”示范单位。
纪念馆陈展文物大多以红军长征途经康乐时的遗留物及当时驻守农户家中使用过的工具器物等为主。展示依据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长征经过康乐县景古地区的活动情况为主线,贯穿红军在康乐的五十二天(甘南临时抗日根据地地的重要述说和组成部分)、政权新貌(甘肃回族聚居区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伟大尝试)、势危时艰(胜利实现三军会师和北上抗日的必然中继)、天地人生(在红军精神的影响下康乐人民为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永恒记忆(历史荣光永远照耀康乐人民的前进方向)等五个单元,形成了一个浓缩版的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
纪念馆通过照壁浮雕及多媒体声、光、电技术与场景艺术的巧妙融合,依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康乐时的历史特点和旧址实际遗存情况,严格遵循历史时序线索,采取专题划分、分块布展的方法,力求多点位、多角度、区分主次、全面再现红军长征在康乐的红色革命历程,全力打造缅怀革命英雄、继承先辈遗志的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现已成为一个综合性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县级红色政权纪念馆。
来源丨民族日报
本文来源: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