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视野第期家书来自甘南草原 [复制链接]

1#

﹃百年辉煌甘南文华﹄家书来自甘南草原的吟唱

桑子,汉族,原名张筱兑,又名小兑,甘肃静宁人,生于年6月,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来到甘南,从此扎根甘南教育事业。年至年间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诗歌,并在这一时期奠定了作为中国青年诗人的地位,主要作品有系列组诗《告诉亲人》《秋歌》、长诗《红缨》《延安》《游走》《迷醉》等,桑子的诗歌充满了对尘世的热爱与关怀,他的诗歌着情细腻,文笔精炼,情感充沛,是中国诗坛少有的草原诗人,作品入选《青年诗选》等重要文学选本,获甘肃文学评奖优秀作品奖等,年7月,《桑子诗选》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现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教授,致力于宋朝文官集团学术研究,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宋代文官集团研究》一书。桑子的杂文、随笔则归入《尘嚣:一个中国半农民的故事》一书,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年12月出版发行。

家书:来自甘南草原的吟唱

——记甘南著名诗人桑子

□瘦水

医院里待着,检查身体的父亲,似乎是睡着了。看了看17℃左右的温度,适合昏睡,尤其是漫长的排队等候,医院的走廊上有长椅,符合人生是漫长的等待这一流行说法。像极了一个人,秃头,稍胖,胡子拉碴,微笑着从身旁走过,他微笑的样子很像桑子,也是这类人对世界的惯常态度。看见这类人,内心似乎温暖了起来,阳光了起来。桑子,原名张筱兑,又名小兑、笑对等,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授,因为他的那些动人的诗句,我们在甘南草原相识。客观地说,我所喜欢的阅读与创作,无不与他有关,这就有些近墨者黑的意味了,当然我是心存感激的。桑子是陇右高原典型的农家子弟,加上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出身,更加恪守祖宗的家规与祖训,是一个身在草原却又践行着农耕文化的读书人。他的坚守中更多的是黄土地带农业文明的血脉,这种继承和恪守,使他的生活简单、纯朴、热情、细腻,也就有了后来的诗人桑子在八十、九十年代的甘肃乃至中国诗坛上的声名鹊起。那时谈论甘南草原的现代诗时,人们更多谈论的是阿信和桑子,他们与草原抒情风格迥异的诗歌特质,也让甘南诗歌慢慢地走向了中国诗坛。爱情显露出诗人的少年天性,他在合作小镇上摆过书摊,是为了每天能目睹在单位门口进出的姑娘:“春雨中花朵绽开了/小树开始了生长/因为怀念我来到了山岗/因为怀念我将要居住在山岗/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凝望着光明/照在你的脸上/凝望着晶莹的绿披挂在你的身上/没有贫富如同红艳的酒/没有贵贱如同靠岸的船”。亲情蕴藉着诗人的成人品质,他大半生奔忙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为的是尽力安顿好陇东乡村的血缘家庭:“我要行善,焚香以求你的身心真实/恬然领受你的性命/咀嚼天意的欢乐/身肩血缘的忧苦/孩子,我不能予你锦衣之好/而你却予我明月在怀/清风鼓袖”。友情增长了诗人的知性与智性,也唤醒了诗人心中诗歌的儿女,草海为床,星星为屋,使他在心底为生命的幸福举起杯盏,为流离的魂魄燃起了柴薪:“万物的归宿,在黑夜中进入了更深的思想/如果伸出的是慧心之手/就有另一只紧持玉壶/提前击穿夜的心脏/地上的火/天上的星/没有什么光辉不可以表达/没有什么罪恶不被照亮/也没有什么美丽/不可以想象”,诗人的思想飞得很远很远:“焚林的鸟,弃水的鱼/黯然胼胝沧桑的人/肯将头颅与黄金/轻松一掷的高远的心/是他们教我将远志托付悬冰/素心以待幽独的心结/”。这些优美真挚的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亲情的坚守和对友情的寻觅,更在九十年代的高原学府和草原风靡一时,成为包括我在内的学子们经常朗诵的诗作。因为爱,因为桑子的诗句,那时的我们在甘南草原经常忍不住眺望远方,在格桑花花丛中喝得酩酊大醉,口中呼喊着心上人的名字。然而生活终究是生活,在家里人的再三催促下,桑子找到了现今的爱人,而他对于女儿的爱更是人尽皆知,校园里总有他挽着女儿穿着军大衣走来走去的影子,这是师院里独特而又充满亲情的亮丽风景,有时候讲课的桑子和他的学生都能听见操场上晚儿的叫声,桑子也被一位喜欢他诗歌创作的评论家称为“甘南最好的父亲”。

桑子写下了大量充满哲思的诗句以及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前期的风格充满了浪漫情怀,中期开始介入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了深具抒情意味的《红缨,》《长征》《遵义,》《延安》等以历史为主题的诗歌系列,后期则主张诗歌的哲理性与散文化,《迷醉》《游走》等长诗洋溢着东西方文明碰撞后的感受和喟叹,有着波斯文明和中华文明交融后的灿烂之美,而他追求的诗歌的散文化,很适合桑子的胸襟和对人生的任意抒发。

桑子的内心是大同的,是典型的儒家“中“的哲学,他的族别意识很模糊,类似人都是人类的想法,而在乡下蹲点调研期间,他与当地的农牧民风雨同归,睡在同一张大炕上,为有时候能吃上一碗加上腊肉的面片而心怀感激,村里人很喜欢这位从不摆架子的大学教授,他也写下了许多关于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如何促进经济与教育发展的论文,其中有些纪实性散文不失为经典,他将这些随行笔记编撰成书,定名为《尘嚣:一个中国半农民的故事》。而教学的成果是《宋代文官集团研究》,获得甘肃省高校社科评奖一等奖,成为许多院校研究宋代政治体制的重要文献,而《桑子诗选》为我们平乏而单调的生活送来诗歌阵阵馨香,安慰着枯燥的内心,温暖和促发着我们真善美的性情,让我们寄予人间大爱与大美,他也因为平凡岗位上的倾心劳力,被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评选为全国模范教师。在桑子给妻子过生日的餐桌上,已经有些须发花白的桑子歌声优美,他爽朗的笑声弥漫在屋里,让人感觉到了生活的踏实与生命的美丽。正如他内心的善良一样,一切的人和事都在他眼中是纯朴而多情的,这样的心态让他走到了今天,也感染和熏陶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最喜小儿无赖,村头卧剥莲蓬”。这是桑子老师经常吟诵的诗句。愿我们以这样的心态上路,珍惜现在,像桑子一样善待万物,为人世留下美好的歌吟。

最后,让我们再读一遍年桑子写给母亲的这首《家书》,权当结束了这篇文章吧。

如果我活着

是你的幸福那么,我活着好好地过完一生从此往后再也不去陌生的街头眺望迷茫的远方再也不去喧闹的城市独自孤独然而,所有的生命都会死亡如果我的死会成为你的灾难那么,请告诉我该怎么办在苍茫的草原秋天的风送来了你的声音在高高的天空你微笑着凝望我淡淡的表情给我温暖我想告诉世界我的一切可是涌上心头的全是泪水秋天的叶子纷飞而落那些小茧们贴在大树之上能告诉我这是夏天的哪一只蝴蝶能告诉我凋落了的又该是夏天里的哪一朵鲜花在苍茫的草原我活着可是我不能给你任何帮助不能帮你们安度冬天我只能在这里等候等候明年的第一朵花悄悄开放等候明年的第一只蝴蝶

如约飞过

一一桑子《家书,No,1》

佳作选读家书NO.13春天来到了,我的亲人我很想去看你一下看你如幸福的孩子睡在温暖的床上或者逗留在家里看你双颊红润,健康和力量像一对亲生的孩子缠绕身旁看你拨动诗歌的金弦歌颂我山中的牝羊或者共同拾起柔弱无助的摇篮你的心中一定盈满了小母亲的愉悦我的亲人,我很想去看你和你共同宴请四方的客人宴请草木的佳宾,宴请光明之神晨露尚自凝在你金色的麦环欢乐的梦却早已绽开了葡萄的叶瓣亲人,是谁给了你无上的权力亲人,能不能让你的杯盏终日满盈我知道你的心也有失望和苦痛更盈满了纪念和热情不要为深夜里动荡的波浪起疑心不要为黑暗的彼岸所惊怯像赫洛一样被溺于不幸的大海中亲人,太阳的灯已经被风吹熄但是星辰并不曾失约现在,我将它们点燃这夜色就是恬静的海

我的亲人,请走好

家书NO.14

春雨中好多绽开了小树开始了生长因为怀念我来到了山冈因为怀念我将要居住在山冈不管浮世的苦痛与欢乐你是我的理想,你是我的力量这草木有什么魔力流水有什么暗示这鼓满了晨风的光明之神这混迹于尘世的心灵你的美秀与温柔,好像浪游的神好像喜悦的琴因为怀念我来到了山冈因为怀念我从遥远的草原而来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凝望着光明照在你的脸上凝望那晶莹的绿披挂在你的身上没有贫富如同红艳的酒没有贵贱如同靠岸的船因为怀念我将居住在山冈即使我憔悴瘦损,琴声苦涩即使我老眼蒙眬你依然如光明永在我的心上你依然如美好,沉醉于我的双唇上我将永远留守在山冈为了你的热忱将时光永驻在你的名中将我的勇敢与真诚,送去你的梦境送进你尘世的睡眠你神性的地宫,只留下我们永不破坏的信誓与忠诚

家书NO.16

穿过黄昏的光一样的景致,一样的生命白天的喧嚣渐渐停息我的中国也静静地睡了一片片田畦,绿着的草原渐渐高起的楼房当黄昏升起那轮明净的月星星缓缓地流过水面我的一切过错也开始缓缓地移动着顺着天河的水流模糊的声音似乎也有了深刻的含意河水中的一切显得那么质朴,又是如此枯燥我平静地呼吸渐渐地拆开自己的错误拆开的自己反而高了起来在暗夜中的草原上在天倾地缺之间,沧桑改易之后在一沙一粒间保持着豪气在一草一木间滋养了自己的儒心与侠骨最后我重归屋中,关上大门心底的一片原野渺无人迹只有亲人的书信,如麝香草檄与我同月一起谈论着上下千古的情意

来源:甘南文学

征稿启事: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升舟曲文化软实力,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舟曲县文化馆以《舟曲文艺》期刊为主阵地,立足舟曲本土文化的挖掘、宣传和推介,现推出《心在舟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