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照片里的中国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

……

文转自▏单向街书店

(ID:onwaystrt)

前面的话

我们想与你分享张照片,回望20世纪的中国。

这些照片由书友梁晓丹整理,涵盖了整个20世纪,她说:大多数是生活“在时代的齿轮缝里”的人,属于那些很少被捕捉定格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状态,而没有他们,没有这些无名之人,就无法完成名为历史的马赛克拼图。

这张照片,无法完整地再现20世纪的中国,相信再多照片也无法做到这一点,但是这张照片,作为这一百年的切片,是我们回望过去的一个有趣窗口。

今天这篇文章,图片很多,但很好看。

从张中国照片看百年国人的困惑与失落

为了解释斑驳芜杂又常常不尽如人意的当下,我们需要回眸过往。摄影史链接着记忆与现实,照片便是人们将目光投向具体时空时的观看装置。

我选取了这张照片的共同点是人像摄影,其中的大多数是生活“在时代的齿轮缝里”的人,属于那些很少被捕捉定格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状态。而没有他们,没有这些无名之人,就无法完成名为历史的马赛克拼图。

这张照片,来自“20世纪的百年中国记忆”,涵盖—年的中国历史,收录了长期拍摄过中国的摄影大师马克·吕布(《我见:马克·吕布纪实经典》)和刘香成(《毛以后的中国—》)的中国实录;也包括玛格南图片社的第一位女摄影师EvArnold、玛格南唯一的华裔摄影师张乾琦的作品;还有拍摄20世纪之初中国面貌的谭锦棠、拍摄四五十年代上海的周海婴、拍摄八十年代西安的赵利文,他们都是讲究构图、水准高超的中国摄影师,是被我们忽略已久的内部记录者。

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社会,用年的时间在前现代与现代“两种时间的斗争”中延伸它的历史,看过海内外不同身份的摄影师用镜头记录的张社会切片,会让人有种“时间的晕眩”和“失重感”。

年新中国成立后,应对着资本主义、西方现代化等外在力量的渗透,玛格南摄影师帕特里克·扎克曼(-)对中国得出了观察结论:“我觉得这儿的人们有一种失落,失落来自情感上的困惑,思想上的困惑,以及视觉上的困惑。中国人心理适应能力很强,但我敢肯定,深藏在内心的东西有被一定程度的摧残,被历史,被外来文化。”

1

th1stChinsRgimnt,中译为英军第一华人团,即俗称的“华勇营”,这是英国完全无视清政府主权,于年强租威海卫后在当地招募士兵、流民组织成的一支正规武装力量。

雇佣兵与基督教传教士一起,构成西方势力军事和文化上的双重入侵;此外在经济贸易方面,帝国主义国家力图打开中国的广大市场以倾销工业产品。

2

四位文人,一个饱读诗书的书香门第,北京。

中间的西方男人名为W.A.P.马丁。由于精通中国文化,他曾任清政府的国际法顾问,并于-年间,担任北京同文馆的主管。

3

威海滩上,华勇营的士兵正在进行比武,威海卫。

义和团运动爆发时,英方无视中方主权,将华勇营编入镇压义和团的军队。

4

中国仆人,北京。

这张照片的收藏者RobrtHnryChandlss,于年从纽约抵达上海加入英国的一家进出口公司,他自己在中国曾开办过皮革制作工厂。

5

光绪三十年,教会女子寄宿学校,北京。

中国女性活动的空间位置从家庭到学校,从室内到室外,受教育权的获得被镜头记录,但20世纪初的女性仍然以集体而不是个人面貌呈现。

6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桌子上摆放着的显微镜似中国近代科学实验的发端,湖北汉口。

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7

福建省城邮政局“大清邮差”的合影,福州。

清政府邮政机关的现代化,但是政府机关的半殖民性质决定了此类机关的总管几乎总是由西方人把持,福建省邮政局也在其中。

8

清末女学生的合影,北京。

照片中女子的制服与教会学校的女学生着装风格无大差异,直到年初,清政府奏定的《女学服色章程》里对女学生制服的样式、尺寸、颜色、布料有了具体、严格的规范。

9

固原王道台及他的幕僚、护卫,甘肃。

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台是位于巡抚、总督与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这一年,慈禧去世,清政府的统治风雨飘摇。

10

京张铁路路工,北京。(谭锦棠摄)

那时,国人视火车为怪物。詹天佑主持的京张铁路,是第一条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投入运营的铁路。同一时期,大批华工被贩卖到美国修建铁路。

11

清末新军将领合影,北京。

新军的成立令政治改革的浪潮在暗中涌动。

12

脚穿中式布靴、手执龙旗的新军军官与士兵,北京。

这一年,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清朝专制帝制被推翻,共和政体建立。而由于民国政府的政治基础薄弱,军阀混战时期接踵而至。

13

福州,两名洋教徒丁立美和朱立德。

14

一名留着长辫的男子,就像很多对正在发生的巨变缺乏判断和感知能力的清朝老百姓一样,表情充满苦涩与迷茫。

照片收藏者AlbrtKahn是一名法国银行家。年11月他周游世界,回国后想要设立一个地球映像资料馆(lsArchivsdlaPlanèt)。他雇佣了一个由十几名摄影师组成的团队,该团队用那个年代最先进的彩色摄影技术。这些摄影师们拖着上百公斤的玻璃板,走访了50多个国家,一共拍了张彩色照片,,米长的电影胶片和4多张立体照片。

15

人物不详,地点不详。

这张照片就像人类生活中存在状况的隐喻,没有命名的事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存在的。

16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的童子军。

年,英国陆军中将罗伯特·贝登堡发起的“童军运动”浪潮席卷到中国,它的主旨是培养少年们的冒险精神、团队合作、勇敢等品质,与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提倡的宗旨不谋而合。

17

培华女中是隶属于教会的贵族学校,中式上衣配西式百褶裙,搭配黑色平底皮鞋,民国新女性形象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礼仪。

18

直系军阀的首领冯国璋,他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在代理中华民国大总统任内,主张和平统一全国,反对“武力统一”。

19

年北洋政府军队前往海参崴进行武装护侨行动。

—年,苏维埃俄国同国内反革命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者进行的战争,北洋政府为保护海参崴的华人派兵参战。

20

一名和尚,被称为“不劳而获”的人,湖南常德。

这一年,北京学生发动了历史意义重大的“五四运动”,而总有一些人和角落与时代的大潮擦肩而过。

21

邓颖超(左二)和她的同学们。

这张照片是辽宁人民出版社为纪念邓颖超诞辰周年公开的。

22

潮州开元寺。

23

日据时期(.8.29-.8.15)的朝鲜。

这张乱入的照片就像伪满洲国政权时期的东北三省的某一所学校的殖民画面。

24

医院女护士合影,上海。

医院护士学校章程中写道:“三年为毕业年限”;“第一年每月膳食费四元,第二年每月膳食费二元,第三年免缴”,当医院开办自己的护士学校,并且招收男护士。

25

同样是一张信息量很大却没有信息的照片。

26

富裕人家在饭店里摆的宴席,上海。

27

卓尼土司及家人,甘南。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常常“徒有虚名”;国民党在地方的政治影响力同样力有不逮,地方长官通常握有实权。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是美国的探险家洛克。

28

军阀混战中的皖系。

29

京师大学堂生物系的教职工和学生们欢送外国教员回国留影纪念。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是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

30

四川军人,成都。

自年熊克武以北伐名义率部出川,其后的10年间,国民党基本上在四川丧失了政治影响力,四川政权落入新兴军人的手中。摄影:阿诺德·海姆(-),欧洲地质学家。

31

燕京大学学生,北京。

燕京大学成立之初,“那时的燕大一无可取……学生不到百人,教员中只有两位中国人。许多西方教员,不合于大学教授的条件”。

32

南开大学棒球队,天津。

33

学生合影,江苏南通。

30年代的中国,相比于北京和天津,南方学校有更多传统韵味。

34

准备迎战日军的中国军队,东北某地。

年,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了一场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中日间的紧张局势逐渐升级。

35

嘉德女校第二届毕业生,汕尾。

36

一位神情庄严的信仰洋教的老人,大连。

37

着长衫的民国文人。

38

一身军装的国民政府军。

39

淞沪会战的南京保卫战中,两支德械师几乎全军覆没,6多人牺牲。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国民政府军87师、88师是武器装备最好的部队,并且是唯一指定由德国顾问进行训练的部队。

40

香山卧佛寺,北京。

该照片最初刊登在《北支》。《北支》是一个记录年到年日本入侵中国后考察和介绍当时中国的摄影杂志,内容主要关于中国北方的民俗、农业、教育等,充满美化殖民的言论。

41

福建协和大学淘大俱乐部组织的一次郊游。

照片的基调与抗日战争的国家危机氛围格格不入,但学生们的表情却前所未有的热烈激扬。

42

不同等级的道士服装也不同,大多数道士要遵守“调和中适,依按师仪”的服装规范。

中日战争中的道士,保持着严阵以待的肃穆。

43

画家齐白石与家人,摄影师:海达·莫理循。

海达·莫理循(-)是澳大利亚著名摄影家,于-年在北京居住,在此期间先后到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江苏等地拍摄,主要活动范围是北京,作品涉及各地的风景、建筑、人像、市井生活和民间工艺,留下了5多张影像。

44

“破五”吃饺子,北京的新年。

45

福建,一名站岗的国军。

46

8年抗战结束后流落街头的难民父子,上海。

47

青岛。

48

周海婴(中间携带相机者)与朋友们的自拍照,上海。

年,上海爱普生影艺坊举办了《朝影夕拾–周海婴镜头下的上海-》摄影展,作为摄影师的周海婴为那个时代的上海留下了珍贵影像。

49

《生活》杂志,上海。

《生活》杂志是美国报业大亨亨利·卢斯(HnryRobinsonLuc,—)于年在纽约创办,是一本以专题照片、特写报道为特色的全球性刊物。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第一届领导人、出席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会议的中共代表在中南海合影。

51

身材健硕的运动员们庆祝解放一周年游行,上海。(周海婴摄)

52

青海省的农民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分到的土地上耕作。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运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53

山海关,河北秦皇岛市。

54

同时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与“公安”臂章的一位军人,天津。

55

洋溢着喜悦气氛的公园一角,北京。

56

上体育课的女学生们,北京。

照片来自“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尔达导演的《北京的星期天》,一部非常好看的50年代北京纪录片。

57

滇中旧事之一扫盲学习。(尹源摄)

58

马克·吕布镜头下的北京街头,三轮车、电车、自行车和气质儒雅的老者。(马克·吕布摄)

59

年的北京女职工宿舍,朴素伴随着青春的活力。

60

国庆十周年大阅兵,北京天安门。

61

“全民皆兵。”

全民皆兵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和全民防卫思想;平时工作与战时准备结合起来,要求国防建设和部队教育训练必须从战争实际出发,必须以人民战争基本理论和要求为基础。

62

北京的一所小学。

63

饥饿的灾民们,湖南。

年至年期间,大跃进运动以及发展工业建设的政策导致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

64

两个动荡时代间的一个家族合影,福建。

照片记录的这个瞬间就像张爱玲在遗作《少帅》中所写的:“盛大的日子……荡荡流过,平滑中略有起伏,仿佛一条太阳晒暖的大河……”。

65

上海的街角。(何奈·布里摄)

这张照片由何奈·布里拍摄,他是玛格南图片社的资深摄影师。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步入摄影界以来,奔波于世界的各个角落。所摄的照片已经成为时代的记录,为世人熟知。例如,古巴革命领袖切.格瓦那,中东六·五战争,以及在六十年代初来中国拍摄的一批照片。

66

年2月10日反美大示威,北京。

67

红卫兵在孔庙捣毁“大成门”,曲阜。

68

“文革”中,手持毛主席语录,胸带毛主席像章的夫妻。

69

北京一所中学的毕业生。

这一年,届、届、届(又被成为“老三届”)初、高中生同年毕业。

70

缝制毛主席画像的工人们,北京。

71

文革中期,一家工厂展开如火如荼的思想批判。

72

“文革”年代的青年时尚,工装工裤,胸带毛主席像章,人手一本毛主席语录。

73

尼克松访华期间,北京迎接仪式上的年轻女孩穿着士兵服装、佩戴着毛主席肖像。

74

年,在北京天安门前聚会的红卫兵。

75

“文革”时的工人画家在上海文化宫工作室画画,6月15日,年,新华社。

76

年,“文革”结束前夕,从天安门城楼下经过的行人,照片捕捉到了人们的生活恢复秩序的状态。

77

年,星星画展第一回露天展,艺术家马德升在向观众阐述艺术观点,北京。

78

年,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们正在排练肖邦的曲子。

外国古典音乐在文革時代作为西方资产阶级音乐而被禁止。文革后开始解禁。

79

改革开放初期,在公园约会的青年情侣是新出现的社会场景,北京。

这张照片比较为人熟知,它是刘香成的摄影集《毛以后的中国:-》一书的封面。

80

正在上课的女教师。

摄影师EvArnold是第一位加入玛格南图片社的女摄影师。年,她移居伦敦,以摄影记者的身份游历了前苏联、阿富汗、埃及和中国。她拍摄的女性系列颇有影响,其中包括了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女性角色。

81

这位老人实际上正仔细阅读着一份双文报纸的英文部分,上海。

这张照片来自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BrucDal。他对80年代上海的消费革命专门拍了一个专题摄影。

“它充分反映了上海在那个消费时代所产生出来的某种萌芽。尽管时过境迁,但这些照片依然能让你感到年的上海,和我们现在这个消费时代之间微妙的关联。”——麦克·爱德华MIKEEDWARDS(国家地理资深作者)

82

年,大连理工学院。滑旱冰的男青年。(刘香成摄)

83

在街头卖糖葫芦的老人,西安。(赵利文摄)

84

围观电视。(赵利文摄)

八十年代,电视与冰箱、洗衣机并称为“三大件”。

85

非机动版的“边三轮”,改进了北京60、70年代流行的小竹车。

86

年,背景中的东皇城根市场已经拆除,北京。

87

年,接受“气功大师”指导,正在“发功”的人们。

80年代,全国兴起了一阵“气功热”,当时的新闻画面看起来已经暗藏黑暗的狂热色彩。

88

两名人民警察,西安。(赵利文摄)

89

戴着红袖箍的青年与推着自行车的女青年,西安。(赵利文摄)

90

又是一张缺乏基本信息的照片。

91

一对疲惫的新婚夫妇和花童,台湾。(张乾琦摄)

92

温州一家人。

93

温州街头。

从民国时期开始,温州人就开始去法国讨生活。现在的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不少的温州人。

94

骑摩托、戴墨镜的摩登青年拿着大哥大打电话,上海。

95

画面中央的女子身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打扮入时,据推测应为南方某城市。

96

在里弄玩耍的三名少年,上海。

97

年,在照相馆里打扮的新娘,乌鲁木齐。

98

晨起后,在陶然亭公园练太极的老人,北京。

99

公园晨练的人群,这种聚集方式某种意义上类似于广场舞的原型。

90年代,麦当劳、肯德基等西方快餐进入中国市场,与80后、70后的成长记忆相比,90后们的童年形成了不同代际间的结构性记忆断层。

课程推荐相看两不厌

苏州古建筑美学(11月12日-14日)宋风寻迹

泉州古建筑美学(11月26日-28日)问道仙山

武当山古建筑美学生活里的艺术

巴厘岛美感与艺术文化探秘游学以历史和艺术为经纬,穿越意大利文明之旅艺术家的梦乡|普罗旺斯山居岁月美学寻找唐宋遗风

日本古建筑美学线上艺术课

他讲的艺术史,被称为“北大第一课”线上美学课

听说懂老子的人生命会更美?他有话对你说线上美学课

曽昭旭: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听说,点了在看会更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