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大地迸发活力,各项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其中教育事业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总体水平全面攀升,成就显著。特别是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标志着我州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开始向优质均衡迈进,树立了甘南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乡村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创建达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阵地。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活的灵魂”,是乡村学生看世界的“第一面镜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位乡村教师背后都代表着一种师道的传承、一种教育的力量。在他们身上,有实干、有传承、有坚守、有创新,汇成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梦想故事。
带着对乡村教育的探究,我们从合作市区出发,驱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又步行近一小时,最终抵达合作市卡加道土房小学。
在这里从教的4位老师都是95后。一座年建成的新教学楼,24名幼儿,6名一年级学生,构成了他们全部的工作和生活。虽然这里景色宜人、风光秀丽,但让初到土房村的他们体会更深的是山高、路长。他们面临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关于价值、关于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认识。他们选择坚守在这里,其意义要远比选择一条职业道路宽广和深刻。从此,他们就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刚参加工作,这4名年轻教师被分配到了距离市区最远的村庄,起初,他们每天站在教学楼上望向窗外,朝迎旭日,晚送夕阳,近观草木青翠,远望山峦叠嶂。可时间一久,他们渐渐感觉到枯燥和寂寞,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这项工作的不简单,才明白,这对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与去年刚参加工作时的心态相比,现在这4名年轻老师心情平稳了许多,各种工作尽心尽力,力求万无一失。虽然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很少,但“五脏俱全”,音乐、科学、书法、科学等课程都按照要求规定设置的很齐全,各位老师发挥所长,分工明确。
每当上课铃声从教学楼传出,铃声携着缕缕芬芳,在浩瀚山野中悠悠飞翔,像是在传递一种信号,告诉人们:花开了。
早晨,4名年轻老师迎着曙光迎接来上学的孩子;下午,伴着夕阳把每位学生交给家长;晚上,在灯光下批改孩子们的作业。他们日复一日的耕耘在大山深处。与之相伴的,是村民质朴的笑脸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采访中,我们听到了许多关于爱的小故事。
王婧是这4名年轻老师中唯一的女老师。她一脸幸福的向我们讲述着被学生宠溺的日常。
99年出生刚满23岁的她因为工作原因努力学着成熟周到,但她总归是个刚走出象牙塔刚离开父母的女孩。怕虫子是大多数女孩的通病,王婧也不例外,她就曾在上课时被一只大苍蝇吓出了表情包,这只是课堂上一个小小的插曲,她自己也未放在心上,却被6个年幼的一年级学生记在心里。
有一天王婧发现走廊地上有很多死苍蝇,就询问了学生。
“地上怎么这么多苍蝇?”
“我们知道你害怕它们,就把苍蝇打死了。”
很简单的回答和很简单的原因。
接收到孩子们这份贴心的王婧,就像“打满了鸡血”,离家的不适在这一瞬间被治愈。
王婧说,刚参加工作的这一年,是相互成长的第一年。
她初到土房小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自己不懂藏语,无法跟孩子们交流,入校之后她立下的第一个目标是:学会藏语。她学习藏语非常用心也花了很多心思。她将日常用语整理出来,请藏族朋友教她藏语读法并将藏语发音用汉字标注出来。就是通过这种汉字标注的办法,很快王婧熟练掌握了一些日常藏语,很快就跟孩子们开始了有效交流。
令老师们感到惊喜的还有孩子们的学习适应能力,王婧告诉我,在他们寻找跟孩子沟通的办法时,孩子们也在努力学习着跟老师沟通,从起初不会讲汉语,到现在可以用汉语跟老师流畅沟通,在课堂上准确朗读课文,学会使用汉语拼音,区分着两种语言的发音方式。
这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
在土房小学,四名年轻的老师挑起了重担。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这座崭新的学校,教师队伍变得成熟了,校园文化变得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
王婧说,她已经习惯村子里的生活。别看土房村小,但是在这里生活得越久,你就越喜欢它。这里生活简单,日子宁静。一天一天,都是平淡的生活。让老师们感到自豪的是,他们教的这些孩子们,汉语水平和各科学习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以后进入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年轻老师就在这个小村庄里,把一艘艘梦想的小船送了出去,乘风破浪,驶向无比壮阔的远方。
像王婧他们这样的年轻乡村老师并不是个案,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础教育群体。尽管城市化不断发展,很多乡村学校特别是较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仍然面临学生人数少、教师吸引难、教育质量亟待提升等挑战。
当人们把目光聚焦于那些披荆斩棘、大显身手的弄潮儿的时候,当人们把赞誉献给那些历经艰辛、建功立业的成功者的时候,一定会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静守在遥远的角落,默默地挥洒自己的年华,浇灌着又一批绿芽。坚韧地用自己的身躯承受着山的重托,用自己并不起眼的绿,去成就花的绚丽,果的辉煌。
他们呵护浇灌过这个小村庄的花朵,采集过最纯最好的花蜜……
时代在发展,教学设备在优化,责任与传承从未改变。像王婧他们这样有情怀、有担当的乡村老师,还有很多很多……
(尹党周刘晋)
内容来源
甘南日报
原标题:《守护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