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www.bdfyy999.com/本文转自:甘南日报
获得多幸福多
——甘南州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走笔
民生实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也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州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实打实地解决问题,用群众的获得感来衡量工作效果,才能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州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稳定就业,筑牢民生之本
我州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在实施民心工程中筑民生保障之基,把就业作为第一任务,坚持稳就业和保就业“双轮驱动”,着力在“稳”和“保”上想办法、出实招,力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年,全州城镇新增就业人,完成目标任务人的.9%;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6%,城镇调查失业率3.9%。
招考聘用稳就业。选拔招募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前期工作,招聘特岗教师名。根据省政府《关于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及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实施方案》,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实现就业。积极协调争取天津市面向甘南籍普通高校毕业生招考事业单位指标29名,22名高校毕业生顺利入围。
拓宽渠道促就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了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目前在公益性岗位上服务的就业困难人员共有名,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全面形成。
以技能培训小切口,带动就业创业大变化。扎实开展技能培训,围绕重点产业和市场急需紧缺职业,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依托“培训券”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对有培训愿望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劳动力实现应培尽培。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人,完成目标任务的.53%。拨付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万元的.66%。
保障暖心,兜牢民生底线
“来到这里我就不想走了!”80多岁的老人高井新说。
从年4月住进合作市敬老院后,就把敬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敬老院的好,一整天也说不完。”高井新说。
目前,全州共有13个医养结合试点机构,医院、医院、医院、舟曲县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9个机构为医办养机构,临潭县、迭部县、碌曲县、夏河县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等4个为养办医机构,共设置老年医学科床位35张、安宁疗护床位5张、老年医疗床位43张、养老床位张,开展机构养老工作。医院为全省第二批医养结合工作示范基地,舟曲县城关镇西城社区为年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基层卫生院,积极推广居家老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对全州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失能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录入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进行跟踪管理,共登记管理60岁以上老人人,占全州老年人口的93.16%,其中失能老人人、家庭养老人员人、居家社区养老人员84人、机构养老人员人。
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这是一份初心的坚守,更是我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州、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全面完成居民电子健康卡建设任务,配备电子健康卡识读终端台,发放居民电子健康卡近30.44万张,电子健康卡设备采购到位率、应用覆盖率和正常使用率均达到%。州政府解决一般债券资金万元,启动甘南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目前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覆盖全州21所州县医疗机构,个乡镇卫生院和个村卫生室全面启用了居民电子健康卡,解决了群众看病就医时“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等堵点问题。五大信息资源库16项应用系统已完成13项建设任务,疾病防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州级区域心电中心、健康便民移动应用终端3项应用正在建设中。医院分时段预约挂号,医院、医院等9所医疗机构实现了省、州、县内检查结果互认。
优质教育,让学生“上好学”
碌曲县阿拉乡中心小学是一所完全寄宿制乡镇中心小学,生源覆盖阿拉乡两个行政村,11个村民小组。学校大灶一直采用烧煤烧水做饭,每月烧煤费用约2万元,烧煤易发生煤烟中毒、人员烧伤等安全问题,还污染空气。自“五无甘南”创建以来,根据省、州“为民办实事”文件精神,对县域内各学校大灶进行“煤改电”设备及维修改造,将煤烧灶台更新为电热灶台,通过计量每月可节约元。
目前“煤改电”已覆盖县域内各学校。与传统的燃煤相比较,电热灶台不受环境温度影响,工作中无噪音、零排放、零污染,大灶操作间焕然一新,整洁明亮。
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为我州教育领域共下达资金万元。投资万元,新建改扩建食堂69个。截至目前,69个项目已全面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让学生“上好学”,不让每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课后服务,是为学生课后活动提供的服务,是为了解决学生放学早、家长下班晚“时间差”问题及部分家长在放学后对学生学习辅导和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而衍生的一种服务,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与义务教育紧密相关的一种教育延伸服务。
在合作市,学校里朗朗书声响彻在校园上空,这是各学校在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动听音符。开展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合作一小一年级学生家长张磊说:“课后服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视野,在实践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
目前,开展的课后服务项目有学生作业辅导、写作指导、课本剧表演、创客活动、阅读指导、诵读活动等。每天下午五点半,各年级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在指导教师的精心安排下投入到精彩纷呈的活动中去,六点准时放学。短短四十分钟的活动时间,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各项活动技能,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和校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放眼甘南大地,蓝天碧水,绿意葱茏,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一座座村落美丽祥和,一张张笑脸灿烂喜悦……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新时代小康生活画卷展现在每个人的面前。